(文/王苗)在流量充斥、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大多数企业和创业者沉迷于短期爆量与流量套利的幻象。然而,越来越多“红极一时”的品牌与KOL正在快速陨落。繁华背后,是营销系统性的失效。为此,记者专访了个人IP营销专家李严,探讨“长期主义”在品牌打造中的价值,尤其是个人IP如何逐渐成为营销的底层逻辑。
“在短视频、直播和海量内容的轰炸下,大多数品牌急于求成,却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:流量的终点,是信任。”李严直言。他引用金庸小说中的一句经典话语——“重剑无锋,大巧不工”。“真正的剑术不是靠剑锋锋利,而是靠个人修为。”他解释说,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“无为而治”、“大道至简”的深意。而这种思想,正是个人IP营销的精髓所在。
“好的营销,不是技巧的堆叠,而是人格的体现;不是花哨的包装,而是时间沉淀下的真实。信任,就是最大的影响力资产。”他说。李严举了几个案例:李诞、樊登等内容创作者,都不是“爆款制造者”,也没有追逐流量的套路,但他们通过持续输出真实想法、提供稳定价值,反而积累了高度粘性的粉丝和极强的商业变现能力。“这种持续且不可替代的连接,才是个人IP的真正护城河。”他说。
在他的《个人IP营销方程式实战模型》中,李严系统性地提出了构建个人IP信任资产的路径。在过去几年中,越来越多内容创业者、知识型博主以及中小品牌主,正是通过这一模型,完成了从“个人”到“品牌”的跃迁。
“IP,其实就是人格品牌。”李严总结说,“未来企业和个人的区别会越来越模糊,品牌也不再只是Logo,而是一个立体的人格化存在。”他补充道:“当算法趋同、内容同质时,唯一无法被复制的就是“你是谁”。一个拥有明确立场、稳定表达和长期陪伴的“人”,自然会成为值得信赖的品牌。”
对于那些还在焦虑“如何起号”、“如何快速爆量”的内容创业者,李严给出了一句建议:“不要先想怎么卖货,先想你是否值得被信任。”
结语:营销的尽头,是信任;信任的源头,是“人”。而“重剑无锋,大巧不工”,这是对个人IP营销的最高评价。它不依靠炫技,不追逐热度,而是以沉稳、真实、持续的表达,构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度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