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12月20日文章,原题:海外市场成中国电商必争之地 坐拥目前全球增长最快、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,中国本土电子商务公司却纷纷把目光瞄准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。
中国互联网零售商京东称,在过去一年中,尽管几乎没有打广告宣传,但该公司英文国际网站的销量已经达到几千万元人民币。阿里巴巴集团2010年推出了海外交易平台全球速卖通,在新兴市场的增长情况喜人,仅在俄罗斯的用户注册量就达到了70万家。阿里巴巴认为,拓展海外市场,其努力才刚刚开始。
由于国内竞争激烈,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很有吸引力。负责京东出口业务的刘先生称,在中国,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,消费者的忠诚度并不高;而在海外市场,服务更加重要。京东的海外毛利率在40%-50%左右,远远高于在中国15%-20%的水平。
中国小企业和个人通过eBay Inc.等平台,在海外卖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,现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开始悄悄进行这方面的尝试。
咨询公司贝恩称,中国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按销量计的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。来自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也显示,第三季度中国的电子零售额同比增长42%,而来自美国网络研究企业comScore, Inc.的数据显示,同期美国电子零售市场的增幅仅为13%。
中国政府将电子商务看作是帮助小型出口商寻找新客户的方式,积极支持这一新的增长领域。商务部11月份发布通知称,鼓励跨境电子商务活动,将在税收、海关和汇率等方面为小型出口商提供便利。
虽然国内工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令中国出口商的竞争力下降,但对于网上零售商来说也有积极的一面。由于从沃尔玛等商店获得大订单的难度越来越大,中国的制造商开始转向互联网等其他渠道。许多制造商开始在品牌推广方面进行投资,以便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。
如果中国的网上零售商想和亚马逊、eBay Inc.展开较量,那么他们需要在海外成立自己的物流中心,从而提高运输效率。目前京东和全球速卖通在海外都没有自己的发货或物流中心,而是选择合作关系。然而随着企业高层更加频繁地讨论海外市场问题,上述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。